用 Grace 的優勢思維找到自己的優勢

前幾天分享完 不只是工程師,而是創作者,宇宙好給力持續為我指引方向,正當我尋找定位的時候,剛好就看到 Grace 的 《優勢思維:最強自我分析!開啟人生與工作的更多可能性》,裡面教系統化的自我分析方法,很適合對於正在自我探索的人,透過價值觀、職能、天賦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優勢。同時也完美解開我一直以來我對「持續換工作是否等於沒定性」的心結,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學到的重點。

到底該怎麼選擇

太多太多的人都面臨過類似的靈魂拷問:

  • 我只能這樣了嗎?
  • 現在的我到底在忙什麼?
  • 忙的意義在哪裡?
  • 我的未來又在哪裡?
  • 工作還有別的發展機會嗎?
  • 每天上班就像戴了面具,扮演著不是自己的角色?
  • 周邊的朋友都游刃有餘的身兼多職,我也能發展斜槓嗎?
  • 想要創業,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準備?
  • 工作一直沒定性,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我?
  • 這份薪水高的工作,還是這份讓我有成就感的工作?
  • 這份穩定的工作,還是這份有挑戰性的工作?
  • 現在的工作讓我很有成就感,但薪水卻不高,我該怎麼辦?
  • 同事很好相處,但工作本身無聊到讓我懷疑自己的價值?
  • 工作很有挑戰性,但主管的管理風格讓我無法適應?
  • 這份工作讓我有成就感,但我卻沒有時間陪伴家人?

你一定也有屬於自己的困惑和無法取捨的難題。但無論現在面臨什麼樣的選擇,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擁有真正的「選擇權」。而這個選擇權包含兩個關鍵要素:

  • 清楚自己「選擇標準」是什麼
  • 擁有「想留下就能留下,想離開就能離開」的底氣。

那要如何讓自己擁有選擇權呢?你需要掌握自己的優勢

優勢思維是什麼

每個人都是天才。但如果你是以爬樹能力來評斷一隻魚,牠將一輩子相信自己是個笨蛋。
——《愛因斯坦》

從小我們被教育成通才,每個科目都要學好,如果其中有一科是零分,會瞬間被拉低平均分數,就很難被列為優等生了,這樣的教育方式下,讓我們習慣了「彌補短處」,而不是「發揮優勢」。

可是我們真的有需要成為全才嗎?
彌補短處並沒有錯,但發揮與生俱來的天賦,更有機會帶我們迎向成功。

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,可以選擇將時間花在「補強弱點」,也可以選擇將自己「與生俱來的天賦磨得更鋒利」。通常彌補弱勢的結果,會讓我們浪費更多時間、進步緩慢、心生挫折,相反的,發揮優勢往往讓我們進入心流、進步飛快且充滿自信。優勢思維的核心就是專注在自己的優勢,關鍵在於掌握自己的價值觀、職能、天賦,找到能讓優勢複利成長的定位

如何找到優勢

創造優勢的起點,就是打造自己的正向循環,找到自己擅長、喜歡的事,並且投入時間鍛鍊。「喜歡」會讓你持續投入,「願意投入時間」又帶給你進步和累積,互相加成之後,會讓自己更「擅長」,產生一個良好的正向循環。建立優勢的關鍵在於「了解自己」與「花時間投入鍛鍊」

每天進步1%,一年後,你會進步37倍。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累積的力量。——《原子習慣》

grace-strength-mindset-1

探索優勢三大工具: 價值觀、職能、天賦。

  1. 價值觀: 我的信仰與底層動機 ⭢ Motivation
  2. 職能: 我的貢獻與價值 ⭢ Value
  3. 天賦: 我與生俱來的特質與潛能 ⭢ Strength

grace-strength-mindset-2

價值觀

找到能真正代表自己的核心價值觀,是幫助我們做出選擇最重要的關鍵要素。

  • 你看到自己的內心深處真正重視的到底是什麼?
  • 有什麼元素拿掉了之後,你就不是你了?

價值觀無關對錯,你認為重要的,他就是重要的!

grace-strength-mindset-3

💡 舉我的例子:
我選出最重要價值觀中有三個是: 學習、成長、真誠。
- 學習: 我喜歡追求知識、技能與新知的過程。
- 成長: 我期待持續進步,並變得比以前更好。
- 真誠: 我重視用真誠待人,並實踐知行合一。

職能

找到職能,是幫助我們看見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。

  • 你對組織展現的價值在哪裡?
  • 目前職能是你真正想要發展的嗎?
  • 你的職能是你在團體中所貢獻的能力?

能力雖有強弱,但更重要的是能力被應用後所產出的價值。

💡 舉我的例子:
我目前的職能以資料處理與報表為主,擅長將複雜的資料邏輯整理為團隊間能理解的資訊。我曾經負責撰寫一份高度複雜的 SQL 報表,牽涉多達 17 個資料表之間的關聯,以及 11 個需要邏輯運算的計算欄位。面對這樣龐雜的資料架構,我不僅完成資料串接與邏輯撰寫,更進一步思考「如何讓團隊能更快理解這份報表的結構與邏輯」,主動用 Mermaid 畫出 UML 圖,將各資料表之間的關聯與資料流程視覺化,並附上註解文件,方便在討論與交接時快速掌握全貌。這不僅讓團隊成員能更有效率地閱讀與維護程式,也大幅減少後續溝通成本。相較於簡單地說「我會寫 SQL」,這樣的例子更能具體展現我處理複雜資料與整理架構的能力與價值。

你可以試著用以下4步驟的架構來描述:

  1. 我的職能是什麼?它有什麼特點?

    例如:「我擅長把複雜的資料結構轉化成易於理解的資訊,幫助團隊快速掌握資料邏輯。」

  2. 發生了什麼事?有什麼挑戰?

    例如:「我曾經負責撰寫一份高度複雜的 SQL 報表,牽涉多達 17 個資料表之間的關聯,以及 11 個需要邏輯運算的計算欄位。」

  3. 你做了什麼?是怎麼做的?

    例如:「為了讓團隊更快理解資料邏輯,我主動用 Mermaid 畫出 UML 圖,視覺化整體資料結構,並附上註解文件來解釋每個邏輯欄位的運算方式。」

  4. 你幫助了團隊什麼?產生什麼價值?

    例如:「幫助團隊成員能在短時間內理解整體架構,快速定位問題,也提升了報表的維護效率與跨部門溝通的清晰度。」

天賦

天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質、偏好和傾向,而當中時常藏有我們的潛在優勢。

順應天賦,成功可以渾然天成。

  • 你學得比別人快的事?
  • 哪些事你能做得比別人更好?
  • 你喜歡做的事有哪些?
  • 做哪些事情的時候,時間過得特別快?
  • 在哪些活動中你經常進入心流狀態?
  • 在哪些活動中能感覺到正向能量?
  • 什麼樣的事情會讓你躍躍欲試?
  • 即使遇到挑戰或困難,也想要積極往前?
  • 做哪些事來老是卡卡的?
  • 做哪些事會消耗你的能量?
  • 花了很多時間,結果好像還是不理想?
  • 而且過程中,經常懷疑自己、備感無力?

相信你的直覺,你的直覺不會騙你。

  • 一定要時常問自己這個東西是「我真的想要嗎」
  • 勇敢拒絕「真的不想要」的人事物。
  • 觀察自己是否是「假的想要」,假的想要很容易受限世俗框架、父母期許、別人有的所影響。
  • 勇敢面對自己的「假的不想要」,是否是自己不敢要,或沒自信,或害怕自己做不到呢?

我時常會提醒自己要內外一致,只有這樣,才不會把時間和能量浪費在其實不想要的事情上,才能把焦點放在那些真正想要的事情上,也才會更輕鬆地走向你真正渴望的人生。

好用輔助工具

ISME職場優勢測驗

  • Impactful (有影響力的)
  • Secured (有安全感的)
  • Meaningful (有意義感的)
  • Established (有成就感的)

鼓勵大家可以去購買 Grace 的 《優勢思維:最強自我分析!開啟人生與工作的更多可能性》 這本書,即可獲得 ISME 職場優勢測驗的簡易版測驗連結,在網頁上可直接獲得測驗結果。

💡 參考我的結果:
情緒洞察者 #同理心 #洞察力敏銳 #注重團體和諧性
理性思考家 #好奇心 #追根究底 #批判思維
目標達成家 #目標導向 #擅長優先排序 #堅持不懈

grace-strength-mindset-4

六大職涯類型

請想像三年或五年後的你,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?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呢?深呼吸一口氣,放鬆一下心情,然後專注地一口氣,把這六種職場狀態看過後,依據直覺選出一個最吸引你的吧!

跨領域的多能力者

你培養了不只一項能力,還橫跨多項不同產業,累積了多元能力,讓你不管到什麼環境都可以適應,並發揮得很好。你也喜歡穿梭在各種不同的場景中,你因為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而感到滿足。

💡 若你打算往「跨領域多能力者」發展,請思考一下:
- 自己現在的專長與能力是什麼?有沒有延伸性?
- 下一個想獲得的能力是什麼?為什麼?
- 「現在有的能力」與「將來想獲得的能力」組合起來有機會變成其他能力嗎?
- 可以應用在哪些職位或角色呢?
- 如: 寫程式+統籌能力,可能成為產品經理、技術主管等。

管理者

你在團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並扛起重責大任,大家會倚賴你做決定,你是一個帶領團隊往前衝的領導者。不管團隊是三人還是三百人,你透過領導會感覺到很有成就感。

💡 若你打算往「管理者」發展,請思考一下:
- 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管理者?
- 要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,你還欠缺什麼能力?
- 現在手邊有沒有什麼專案機會,可以讓你開始練習當推進者?
- 如果你已經是管理者,你的下一個機會可能在哪裡?
- 如果你已經是管理者,有沒有哪些地方可以進步的呢?

技術專家

你在某個領域裡深耕,並且是某項技術的專家,讓大家想到這項專業時,就會想來請教你。你透過專業受到肯定,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。

💡 若你打算往「技術專家」發展,請思考一下:
- 你希望成為哪個領域的專家呢?
- 你想到這個領域裡的專家,會優先想到誰?
- 他身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?

工作生活平衡者

你的工作很穩定,讓你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人、培養自己的興趣,工作上有沒有里程碑不是很重要,重點是你感覺生活很平衡,可以在下班後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💡 若你打算往「工作生活平衡者」發展,請思考一下:
- 你的工作生活平衡定義是什麼?
- 現在有哪些地方卡住了?
- 如果你不用工作了,你想把時間花在哪裡?
- 這件事可如何用現有的時間,開始第一小步呢?

自由工作者

你擁有一技之長,並且可以靠它賺錢,也有固定案主找你接案,你可以自己決定上下班的時間和地點,即使收入比較不穩定,這種自由感卻是你十分嚮往的。

💡 若你打算往「自由工作者」發展,請思考一下:
- 現在別人願意付錢給你的專業能力是什麼?
- 怎麼讓更多人知道你提供的服務?
- 你最能幫助到怎樣需求的客戶?如何接觸到他們呢?

創業者

你很想要有一個自己的事業,不管規模大小,你是一個老闆!你管理一間公司,大至商業模式、業績、行銷策略,到辦公室日常營運、員工管理、處理客訴、環境整潔等都要管,責任大且風險高,但是你擁有更大的開創和決策權,這讓你有成就感。

💡 若你打算往「創業者」發展,請思考一下:
- 你對什麼主題(或解決什麼問題)特別感興趣呢?
- 你來做這個創業題目,有什麼優勢?
- 除了你自己之外,可能還需要什麼樣的夥伴和資源?

結語

我跟 Grace 一樣都是「多能力探索者」,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,總是渴望學習與嘗試,對新事物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,但學會了一件事,卻又渴望投入下一個領域,也因為這樣讓我在職涯定位上一直很迷惘,曾強烈懷疑過自己,也在職涯選擇中跌跌撞撞,但我逐漸明白,當我越認識自己、主動貼近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,就越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
所以我想鼓勵你:無論身處哪個階段,都別忘了真實地做自己,勇敢探索屬於你的優勢。關於我這些年在不同階段的成長與體悟,也歡迎你看看這篇文章: 這些年的體悟成長

每當你又迷失方向的時候,問自己: 接下來你想要累積什麼能力?